close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試行學區制和九年一貫對口招生。推行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於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探索全國統考減少科目、不分租辦公室文理科、外語等科目社會化考試一年多考。
  教育部已制定完成了考試招生總體方案,即將面向社會公開征求褐藻糖膠意見。這是昨日教育部網站上一個公開課視頻中透露的內容,授課人是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劉利民。
  他表示,在總體方案的框架下,教育部還將陸續出台多個配套實施意見,包括小升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中考和高考改革辦法、央屬部屬高校招生辦法等。此前,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曾表示,教育部相關部門已會同專家在研究制定高考不分文理科等具商務中心體政策,有的政策還會在實施前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焦點1
  如房屋貸款何改革高中學業水平測試?
  摒棄百分制關鍵字廣告 採用合格制等級制
  劉利民說,要實行“一門一清”,每一門課程學完即考,避免學生高中畢業時一次考3年的學習內容。要增強考試的統一性和嚴肅性,主要考查學生高中學業的完成情況。
  計分方式將摒棄百分制,採用合格制、等級制,還要創造條件,為學生提供一門課程參加兩次考試的機會,計其中最好的成績。劉利民還表示,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志向和優勢,自主選擇部分考試科目來參加考試。
  解讀:“實行等級制可以緩解考生的攀比心態,淡化排名色彩。”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袁振國表示,實際上,不少省市已將原來在高三組織的會考提前挪至高二,保證化學、物理等學科在高二學完即考,相當於“一門一清”。
  袁振國認為,高中學業水平測試制度的改革還可包括探索考哪些科目,以及學生是否有自主權選擇考哪些科目,“比如都是在9門裡面考7門,但每個學生可以根據特長和興趣選擇任意7門。”
  焦點2
  如何改革高考科目?
  減少高考科目 探索不分文理科
  據劉利民介紹,考試招生改革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國特色的現代教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基礎,就是統籌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各自的功能定位。
  改革高考科目,包括減少高考科目、探索不分文理科等方面。增強考試內容的綜合性,側重考查學生獨立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索外語科目一年多次的社會化考試,學生可自主選擇考試時間和次數,使外語考試、成績、表達和使用更加趨於科學合理。
  劉利民表示,要減少高考科目、探索不分文理科設置考試科目,需建立在建立健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的基礎上。
  解讀:“會考搞得好的話,有些科目就可以不用放在高考裡面了。”袁振國解釋,高考作為選拔性考試,應突出重點,考查語文、數學等最能反映知識重點的科目,而其他一些科目,可以在會考成績中有所展現。
  袁振國認為,不分文理設置考試科目是方向,具體辦法是需要探索的。目前教育部正組織專家進行技術研究,而怎樣減少高考科目也需認真研究,保證既突出考查重點,又能全面檢驗考生的知識水平。
  焦點3
  如何完善綜合素質評價制度?
  如實記錄學生表現 作高校招生參考
  《決定》中提到,要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於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劉利民表示,關鍵一點在於,要健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制度。
  “如何完善綜合素質評價制度,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一個班學生這麼多,怎麼評出一個優良中差?”劉利民說,按現在有些地方實行的辦法,就是寫實性的,“這個學生做了什麼,學了什麼,做了什麼公益的事情,記錄下來,給招生院校作為一個參考。”
  劉利民表示,教育部還要引導學生積极參加社會實踐和志願服務活動,建立健全公示等誠信機制,確保材料真實可靠。
  解讀:袁振國也認為,國內的綜合素質評價確實非常薄弱,如要改善,最好從比較有把握、操作性較簡單的地方入手,比如關註學生綜合素質的結果,“學生髮了什麼文章,做的活動到底有什麼具體收效等等。”
  ■ 追訪
  【解決擇校熱】
  19大城市擬“一市一案”
  為解決擇校熱,劉利民稱,教育部已制定《關於進一步做好小學升初中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即將印發。還將針對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的擇校熱,加強分類指導,“擬專門就19個重點大城市義務教育規範入學工作提出指導,堅持一市一案,要求各市提出有針對性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此外,還要鼓勵各地積極探索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和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為依據的招生方式,完善優質高中招生名額合理分配到區域內初中的辦法。
  【減負新規】
  低年級擬禁止留作業
  針對“減負難”,教育部研究制定的《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擬擇期印發。其中規定低年級不留作業,高年級適當留些書面家庭作業。
  劉利民說:“我註意到最近某個地方提出小學生一二年級不教英語了,結果家長說,你不教,我送孩子上外頭學去。”他指出,各地要積極開展家訪活動,動員廣大家長配合教育部門和學校做好減負工作,避免出現“學校減負,社會增負”、“教師減負,家長增負”的現象。
  本版採寫 新京報記者 許路陽  (原標題:高考擬不分文理 重點考語文數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a60rauqrc 的頭像
    ra60rauqrc

    I love You

    ra60rauqr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